要點:
●穩經濟措施效果顯現,經濟基本面持續修復
●工業端擾動逐漸衰減,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
●居民儲蓄意愿增強,消費恢復有所放緩
●基建投資持續發力,投資平穩增長
●國內疫情擾動減輕,出口維持韌性
●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進口增速緩慢回穩
●食品價格繼續上升,服務價格保持平穩
●能源價格有所下跌,工業價格繼續回落
●穩經濟政策繼續出臺,信貸規模同比多增
●穩增長政策持續出臺,M2同比增速高位運行
●美元指數持續走強,人民幣匯率承壓
內容提要
2022年第三季度以來,疫情擾動再現,國內經濟修復節奏明顯放緩,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政府密集出臺一攬子穩經濟措施,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助力國內生產需求和消費需求修復,預計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4%,較上個季度提高3個百分點。2022年7月,多項經濟指標表現均不及市場預期,國內疫情略有反彈盡管總體受控,但消費需求修復表現不足。8月國內疫情散點式暴發,多個省份疫情出現反復,疫情防控措施升級,對經濟產生一定擾動,疊加8月高溫天氣多發,多地實施限電政策,對國內生產消費造成影響,同時海外需求逐步收縮,出口下行壓力增大。8月以來,各項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多項經濟指標表現超出市場預期。
供給端
工業增加值:穩增長政策有望繼續發力提供支撐,盡管全國多地疫情反復等短期因素影響產出增速及企業預期,但隨終端需求季節性回暖疊加上游成本端壓力減小,工業企業生產激勵存在支撐,預計9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較上期上漲1.0個百分點。
需求端
消費:盡管各地都在持續推出若干促消費措施,但由于疫情持續使得服務類消費恢復放緩、居民消費預期轉弱,本月消費恢復有所放緩,預計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上升1.8%,較上期下降3.6個百分點。
投資:盡管房地產市場可能會繼續走弱,但增量財政政策接連落地支撐基建投資增速不斷加快以及制造業投資持續增長將會促進投資平穩增長,預計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6.3%,較上期提高0.5個百分點。
出口:國內疫情擾動減輕,疊加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利于支撐出口增速,但歐美國家大力推進加息縮表,由此產生需求抑制效果顯現,疊加高基數效應和出口替代效應減弱對出口增速產生壓制,預計9月出口同比增速為8.5%,較上期提高1.4個百分點。
進口:一攬子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國內生產需求逐步修復利于進口增速,但高基數效應、匯率下行和價格因素削弱對進口增速產生一定影響,預計9月份進口同比增速為1.3%,較上期提高1.0個百分點。
價格方面
CPI:受節前企業備貨需求增加影響,國內消費需求季節性有所回升、部分商品供應偏緊影響,食品價格環比上升,非食品相對平穩,預計9月CPI同比增長2.9%,較上期上漲0.4個百分點。
PPI:9月國際油價供需基本面偏松,國內中下游工業成本壓力緩解,生產資料價格回落,生活資料相對平穩,工業生產價格同比繼續回落,預計9月PPI同比增長0.8%,較上期下降1.5個百分點。
貨幣金融方面
人民幣貸款:在穩經濟政策持續出臺的背景下,9月信貸規模將繼續得到支撐,但疫情的不確定性和停貸潮的影響仍在,信貸規?;驅⒗^續受到抑制,預計2022年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7500億元,同比多增900億元。
M2:伴隨國內持續出臺的穩增長政策及減稅降費措施,疊加低基數效應和加息潮引致的人民幣匯率承壓,將共同支撐9月M2同比增速高位運行,預計2022年9月末M2同比增長12.1%,較上期下降0.1個百分點。
人民幣匯率:美聯儲持續加息概率增加,同時地緣政治風險使得避險需求上升,美元近期或將繼續走強,壓低人民幣,但隨著國內疫情擾動減輕,國內生產和消費持續修復,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仍有支撐,疊加季節性的結匯需求,預計10月人民幣匯率在7.00-7.30區間雙向波動。
正 文
GDP增速部分:穩經濟措施效果顯現,經濟基本面持續修復
2022年第三季度以來,疫情擾動再現,國內經濟修復節奏明顯放緩,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政府密集出臺一攬子穩經濟措施,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助力國內生產需求和消費需求修復,預計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4%,較上個季度提高3個百分點。2022年7月,多項經濟指標表現均不及市場預期,國內疫情略有反彈盡管總體受控,但消費需求修復表現不足。8月國內疫情散點式暴發,多個省份疫情出現反復,疫情防控措施升級,對經濟產生一定擾動,疊加8月高溫天氣多發,多地實施限電政策,對國內生產消費造成影響,同時海外需求逐步收縮,出口下行壓力增大。8月以來,各項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經濟基本面持續修復,8月多項經濟指標表現超出市場預期。需求端顯示:2022年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上升5.4%,較上期回升上升2.7個百分點,消費持續修復;8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5.8%,,基建投資支撐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中有升;8月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進口增速保持低位,國內疫情對進出口的影響降低,出口物流運輸和國內供應鏈持續修復,同時疊加國內穩外貿政策持續加碼,進出口短期仍有望保持韌性。供給端顯示:2022年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同比增長4.2%,較上月增長0.4%;8月份和9月份制造業PMI分別為49.6%和50.1%,重新回到擴張區間,制造業景氣呈現回升趨勢。綜合來看,2022年8月份起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多項經濟指標呈現回暖趨勢,預計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4%,較上月提高3.0個百分點。
工業增加值部分:工業端擾動逐漸衰減,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
預計2022年9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較上期上漲1.0個百分點,三年復合增速5.1%。9月從生產端來看,焦化企業開工率有所反彈至76%左右,石油瀝青裝置開工率上行至43.7%,扭轉之前的下行勢頭。與此同時,全鋼、半鋼輪胎開工率維持較穩定水平,分別為56.1%和61.2%。
從拉升因素看:第一,貨幣政策方面,為維護季末流動性平穩,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多次開展逆回購操作,第三季度例會指出,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發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未來結構性工具仍是主要著力點,有利拉升上游工業需求。第二,財政政策方面,國常會再實施19項接續政策,包括增加3000億元以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后續基建投資有望在貨幣、財政工具合力支持下加快增長。
從壓低因素看:第一,國內疫情仍呈反復態勢,同時房地產投資維持偏弱水準,影響工業生產強度,但經濟大省較上月有所邊際改善,生產供應總體保持穩定。第二,9月國內疫情略有反彈但總體受控,物流人流積極修復對工業生產有所支撐,但當前國內庫存仍在高位,需求未能完全修復情形下企業將以去庫為主要傾向。
綜合而言,穩增長政策有望繼續發力提供支撐,盡管全國多地疫情反復等短期因素影響產出增速及企業預期,但隨終端需求季節性回暖疊加上游成本端壓力減小,工業企業生產激勵存在支撐,預計9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
消費部分:居民儲蓄意愿增強,消費恢復有所放緩
預計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上升1.8%,較上期減少3.6個百分點。
從拉升因素看:一攬子穩經濟接續實施,加快擴大有效需求,尤其是促進汽車等大宗消費。各地加大力度持續推出促進消費若干措施,比如廣東提出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活動 ,最高補貼70%;廣州、深圳進一步完善購車資格規定、增加購車指標。據乘聯會消息,9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在195.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23.3%,仍然保持在較高的增速上。
從壓低因素看:第一,國內疫情仍然呈現多點散發、局部規模性反彈的態勢。受疫情影響,餐飲、旅游等服務類消費恢復緩慢。文旅部數據顯示,中秋節假期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86.8億元,同比下降22.8%,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60.6%。第二,居民消費意愿較弱。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住戶存款增加10.3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的7.45萬億元多增了2.88萬億元,創下了歷史新高,居民儲蓄意愿增強,消費預期轉弱。第三,當前消費恢復尚不均衡。受商品房銷售持續下滑的影響,家具、建筑及裝潢材料類消費仍未出現好轉跡象。
綜合而言,盡管各地都在持續推出若干促消費措施,但由于疫情持續使得服務類消費恢復放緩、居民消費預期轉弱,本月消費恢復有所放緩,預計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上升1.8%。
投資部分:基建投資持續發力,投資平穩增長
預計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6.3%,較上期增加0.5個百分點。
從拉升因素看:第一,穩增長接續政策支撐制造業投資持續增長。為擴大有效需求,政府進一步延長制造業緩稅補繳期限,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前期緩繳的所得稅等“五稅兩費”,9月1日起期限屆滿后再延遲4個月補繳;對制造業新增增值稅留抵稅額即申即退,到賬平均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確定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配套支持制造業企業設備更新改造。第二,增量財政政策接連落地,基建投資增速不斷加快。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增加3000億元以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結存限額,優先支持在建項目。
從壓低因素看:第一,工業企業利潤下滑壓低投資信心。1-8月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40777.2億元,下降13.4%,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制造業投資信心。第二,房地產開發投資回暖還需要持續地政策支撐。從高頻數據來看,9月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數以及成交面積同比分別下降17%和14%,盡管降幅較8月進一步收窄,但恢復到正增長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房地產市場短期可能繼續承壓。
綜合而言,盡管房地產市場可能會繼續走弱,但增量財政政策接連落地支撐基建投資增速不斷加快以及制造業投資持續增長將會促進投資平穩增長,預計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6.3%。
出口部分:國內疫情擾動減輕,出口維持韌性
預計9月份出口同比增速為8.5%,較上月提高1.4個百分點。
從拉升因素看:第一,9月份義烏等地疫情擾動減輕,疫情管控措施進一步放松,社會復工復產持續推進,物流運輸鏈和供應鏈持續修復,利于出口增速。第二,8月份中國多個地區出現電力不足的現象,陸續出臺限電政策對出口產生影響,9月份這些因素有所改善。第三,近期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弱,利好出口企業承接訂單,或將利于支撐出口。第四,新一輪穩外貿政策措施出臺,穩外貿政策作用持續顯現,對出口增長起到促進作用。9月27日,商務部印發《支持外貿穩定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增強外貿履約能力,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五是歐洲能源危機仍未完全解除,歐洲各國能源供給壓力猶在,產需缺口仍存在,利好中國出口。
從壓低因素看:第一,2021年9月出口基數處于高位,對本期出口增速形成壓制下。第二,東南亞國家管控措施放松,復產復工穩步推進,中國出口替代效應減弱。第三,發達經濟體大力推進加息縮表進程,海外需求逐漸收緊,同時石油價格下行,緩解了歐美國家工業生產壓力,或將利空中國出口增速;美國9月份制造業PMI初值為51.8,高于前值;歐元區9月份制造業PMI分別為48.5,低于前值;日本9月份制造業PMI初值為51,低于前值。
綜合而言,國內疫情擾動減輕,疊加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利于支撐出口增速,但歐美國家大力推進加息縮表,由此產生需求抑制效果顯現,疊加高基數效應和出口替代效應減弱對出口增速產生壓制,預計9月出口同比增速為8.5%,較上月提高1.4個百分點。
進口部分: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進口增速緩慢回穩
預計9月份進口同比增速為1.3%,較上月提高1個百分點。
從拉升因素看:第一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利于中國內需恢復,或將持續支撐中國進口。9月份召開3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連續部署退減緩稅費支持政策,旨在擴大有效需求穩經濟大盤。第二,國內疫情好轉,高溫限電因素擾動消減,復工復產持續推進,國內生產消費需求持續改善,制造業景氣延續回升趨勢,9月份制造業PMI為50.1%,較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重新回到擴張區間,或對進口增速形成支撐。
從壓低因素看:第一,2021年同期基數相對較高,對9月進口增速形成一定壓制;第二,9月份人民幣匯率下行,不利于進口增速。第三,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增強,同時歐美發達國家加息縮表進程快速推進,全球大宗商品市價格大幅回落,削弱價格因素對進口增速的支撐。
綜合而言,一攬子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國內生產需求逐步修復利于進口增速,但高基數效應、匯率下行和價格因素削弱對進口增速產生一定影響,預計9月份進口同比增速為1.3%,較上月提高1個百分點。
CPI部分:食品價格繼續上升,服務價格保持平穩
預計9月CPI同比上漲2.9%,較上期上漲0.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4%,其中食品項環比增長2.4%,非食品項環比增長-0.1%,其中翹尾因素貢獻約0.8%,新漲價因素預計貢獻約2.1%。
CPI關注食品和非食品兩個方面,食品由豬肉、雞蛋和鮮菜鮮果等驅動,非食品由工業消費品和服務業價格驅動。截止9月30日,食品項方面,盡管9月8日為保障豬肉市場平穩運行,中央開展豬肉放儲,但受產能下降、供給減少、需求相對回升和養殖端二次育欄明顯影響,全國豬肉平均批發價格環比增長6.0%,另外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國際小麥和玉米價格有所上行,邊際支撐國內糧價,雞蛋平均批發價格環比增長9.3%,28種重點監測蔬菜環比增長9.1%,7種重點監測水果環比增長-3.1%,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環比增長4.8%,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環比增長5.5%;非食品項方面,工業消費品方面,受上游工業大宗繼續回落影響,國際大宗價格下行帶動工業消費品價格下行,預計本月工業消費品價格環比下降0.1%;服務業價格方面,受疫情反復沖擊影響,隨著常態化疫情管控持續,學習效應突顯,出行邊際回溫,或帶動服務業相關價格上行,但非食品整體表現下行,預計本月服務業價格環比下降0.1%。
綜合而言,受節前企業備貨需求增加影響,國內消費需求季節性有所回升、部分商品供應偏緊影響,食品價格環比上升,非食品相對平穩,預計9月CPI同比增長2.9%。
PPI部分:能源價格有所下跌,工業價格繼續回落
預計9月PPI同比0.8%,較上期下降1.5個百分點,環比-0.3%,其中生產資料環比-0.4%,生活資料環比0.1%,其中翹尾因素貢獻約1.3%,新漲價因素預計貢獻約-0.5%。
9月,主要工業品價格環比分化。國內方面,疫情雖有反彈但整體可控(學習效應突顯),工業需求恢復尚可,但整體仍以去庫存為主要傾向;國際方面,原油、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帶動國內相關行業價格下降。截止9月30日,石油天然氣方面,地緣政治沖突邊際緩解、部分產油國減產計劃不及預期,布油、美油月度期貨結算均價環比分別增長-7.3%、-8.2%;煤炭方面,1/3焦煤市場價環比6.5%;化工方面,各主要品類環比繼續下跌;非金屬方面,隨房市下跌企穩,水泥價格指數有所反彈,環比2.0%;黑色金屬方面,鐵礦石期貨結算價環比-1.4%,螺紋鋼市場價環比-3.4%;有色金屬方面,電解銅市場價環比0.3%,鋁市場價環比0.2%、鉛市場價環比-1.0%、鋅市場價環比-0.3%;農業方面,尿素、硫酸鉀復合肥市場價環比3.4%和-1.8%。
綜合而言,9月國際油價供需基本面偏松,國內中下游工業成本壓力緩解,生產資料價格回落,生活資料相對平穩,工業生產價格同比繼續回落,預計9月PPI同比增長0.8%。
新增人民幣貸款:穩經濟政策繼續出臺,信貸規模同比多增
預計2022年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7500億元,同比多增900億元。
從拉升因素看:第一,穩增長政策陸續出臺,政策效果支撐信貸。繼8月下旬國常會提出一攬子穩經濟政策后,9月國常會進一步部署相應政策,例如依法盤活地方2019年以來結存的5000多億元專項債限額優先支持在建項目,并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加快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在建項目建設,開工一批新項目于年內完成投資3000億元以上,共同支撐9月信貸規模。第二,穩樓市政策繼續出臺,恢復購房信心。河南鄭州市開展保交樓專項行動,全面持續實質性復工爛尾樓項目,顯示政府解決爛尾樓的決心,緩解停貸潮的影響,恢復居民購房預期。同時8月的利率下調也將促進9月樓市回暖,促進信貸。第三,央行宣布設立2000億元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專項支持充電樁、新型基礎設施、產業數字化轉型等10個領域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并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清單內項目發放的合格貸款,央行按貸款本金等額提供資金支持。第四,季末效應推升9月信貸規模。
從壓低因素看:第一,疫情的不確定因素仍在。9月國內仍有疫情散發,疫情的影響短期內并不會消退,私人部門預期轉弱的趨勢仍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支撐預防性儲蓄,中長期貸款需求仍將受到抑制,包括房貸、消費貸等。第二,期房停貸潮不利影響仍在。繼7月全國范圍出現期房爛尾的停貸潮事件,一定程度導致部分有購房意向的居民推遲購房,截止到9月28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1132.2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34%。
綜合而言,在穩經濟政策持續出臺的背景下,9月信貸規模將繼續得到支撐,但疫情的不確定性和停貸潮的影響仍在,信貸規?;驅⒗^續受到抑制,預計2022年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7500億元,同比多增900億元。
M2:穩增長政策持續出臺,M2同比增速高位運行
預計2022年9月末M2同比增長12.1%,較上期下降0.1個百分點。一是穩增長政策持續出臺支撐信貸規模擴張。8月下旬以來穩經濟政策持續出臺,例如10月底前發行5000多億元專項債限額、LPR下調利率、房地產市場回暖措施等,刺激企業和居民的信貸規模進一步提高,拉升M2。二是低基數效應。去年9月M2同比增速相對較低,對今年9月同比增速形成低基數效應。三是人民幣匯率大幅走低,結匯意愿增強。截至9月29日,人民幣在岸匯率已經從4月的6.4左右快速跌至7.2,跌幅達到了12.5%,相較于較8月仍在進一步下跌,導致實體部門或銀行向央行結匯意愿增強,外匯占款環比持續減少,從而拉升M2。四是減稅降費政策出臺。例如,國常會提出進一步延長制造業緩稅補繳期限4個月,涉及緩稅4400億元,同時對制造業新增留抵稅額即申即退,今年后4個月再為制造業退稅320億元;對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7.5%降為3%;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保證金實行緩繳,幫助市場主體減負紓困,規模約1160億元,共同形成財政存款向M2轉移,拉升M2。
綜合而言,伴隨國內持續出臺的穩增長政策及減稅降費措施,疊加低基數效應和加息潮引致的人民幣匯率承壓,將共同支撐9月M2同比增速高位運行,預計2022年9月末M2同比增長12.1%,較上期下降0.1個百分點。
人民幣匯率部分:美元指數持續走強,人民幣匯率承壓
預計2022年10月人民幣匯保持震蕩,震蕩區間為7.00~7.30。
從壓低因素看:第一,地緣政治沖突持續,避險需求上升,美元指數持續走強,人民幣匯率相應受到壓低。第二,在穩增長基調下國內貨幣政策仍保持以我為主,為穩經濟服務,而在堅定的抗通脹目標下美聯儲貨幣政策趨緊,2022年9月FOMC會議聲明宣布加息75個基點,在大幅加息的情況下美國經濟并未出現明顯衰落,這大大增加了后續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的概率,貨幣政策仍呈現外緊內松的態勢。第三,近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震蕩上升,中美利差倒掛幅度持續加大,截止到9月29日,十年期美債收益率為3.76%,中美利差倒掛幅度進一步擴大,人民幣承壓。
從拉升因素看:第一,國內疫情形勢好轉,一攬子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經濟基本面保持修復。第二,穩外貿政策密集出臺,出口短期預計保持韌性,貿易順差帶來的結匯需求延續,對人民幣形成支撐。第三,央行對匯率市場進行調控,9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8日起,將金融機構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上調至20%,旨在穩定外匯市場預期,緩和人民幣貶值壓力。
綜合而言,美聯儲持續加息概率增加,同時地緣政治風險使得避險需求上升,美元近期或將繼續走強,壓低人民幣。但隨著國內疫情擾動減輕,國內生產和消費持續修復,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仍有支撐,疊加季節性的結匯需求,預計10月人民幣匯率在7.00-7.30區間雙向波動。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簡介: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掛靠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依托北京大學,重點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宏觀調控理論與實踐、經濟學理論、中國經濟改革實踐、轉軌經濟理論和實踐前沿課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教學研究等。同時,本中心密切跟蹤宏觀經濟與政策的重大變化,將短期波動和長期增長納入一個綜合性的理論研究框架,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去解讀,把握宏觀趨勢、剖析數據變化、理解政策初衷、預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動了中國人口政策的調整。中心主任蘇劍教授從2006年開始就呼吁中國應該立即徹底放棄計劃生育政策,并轉而鼓勵生育。(2)關于宏觀調控體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場化改革、供給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維宏觀調控體系。(3)關于宏觀調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國的宏觀調控應該嚴防用力過猛,這一建議得到了國務院主要領導的批示,也與三個月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宏觀調控有度”的觀點完全一致。(4)關于中國經濟目標增速的成果。2013年,劉偉、蘇劍經過縝密分析和測算,認為中國每年只要有6.5%的經濟增速就可以確保就業。此后不久,這一增速就成為中國政府經濟增長速度的基準目標。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實踐也證明了他們的這一測算結果的精確性。(5)供給側研究。劉偉和蘇劍教授是國內最早研究供給側的學者,他們在2007年就開始在《經濟研究》等雜志上發表關于供給管理的學術論文。(6)新常態研究。劉偉和蘇劍合作的論文“新常態下的中國宏觀調控”(《經濟科學》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第一篇學術論文。蘇劍和林衛斌還研究了發達國家的新常態。(7)劉偉和蘇劍主編的《尋求突破的中國經濟》被譯成英文、韓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種文字出版。(8)北京地鐵補貼機制研究。2008年,本課題組受北京市財政局委托設計了北京市地鐵運營的補貼機制。該機制從2009年1月1日開始被使用,直到現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雜志?!对弧肥且粋€月度電子刊物,由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目的是以最及時、最專業、最全面的方式呈現本月國內外主要宏觀經濟大事并對重點事件進行專業解讀。(2)《中國經濟增長報告》(年度報告)。該報告主要分析中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中長期問題,從2003年開始已經連續出版14期,是相關年度報告中連續出版年限最長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報告資助計劃。(3)系列宏觀經濟運行分析和預測報告。本中心定期發布關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系列分析和預測報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預測報告在預測精度上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免責聲明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屬學術機構,本報告僅供學術交流使用,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觀點僅供參考,亦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